18世紀五六十年代
19世紀末
20世紀四五十年代
今天
占據新工業世界翹楚地位
對大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和智能管理
對傳統工業進行物聯網式的互聯直通
引領新制造業潮流
強大的機械工業制造基礎
嵌入式以及控制設備的先進技術和能力
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
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
融合為主線,以智能制造為主攻防線
美國
德國等
韓國
日本等
中國內地、臺灣地區、新加坡、韓國等
中國內地、越南、泰國、孟加拉國等
品牌核心技術標準/專利
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、關鍵元器件等、高端消費電子產品
零部件為代表的中間件、集成電路、半導體元器件的制造
原材料、勞動密集型的基礎加工服務、整機的加工和組裝
產品成型
能源價格上升
賦稅增加
勞動力土地成本提高
貿易保護主義
產業轉移國外
出口減少
產品可追溯、可識別
可定位、可管理
智能工廠、設備
全面聯網和通訊
個性化定制、極少量生產
服務型制造以及云制造
用戶需求高效、準確
及時挖掘、識別和滿足
企業內無信息孤島、
企業間實時互聯;企業、人、設備、產品實時互聯
去人力化 | 降低了人員的數量,降低了人力成本占比 |
高度靈活性/大規模定制 | 實時滿足客戶需求的動態產品規劃;實現各個生產環節的無縫對接,生產過程全程可監控,縮短生產任務的轉換時間 |
P2P的客戶關系 | 去中介化,帶來商業模式的創新;制造業企業和客戶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 |
分布式/地區化 | 減少了規模效應,處理能力被分散到各地;能夠快速重新定義需求,制定更加符合客戶需求的生產流程 |
快速迭代推出新產品 | 隨著3D打印\掃描及新材料的使用,產品的生產變得更加高效;多種增加\虛擬顯示的設備 及智能設備將指導人們設計、生產、使用產品 |
能力的大幅提升 | 更加簡單、便利的人機交互使得工人得以快速使用新技術;自動機器人使日常運營需要的工人更少 |
資金周轉 | 極大的降低了庫存量,提升了貨物周轉效率;設備正常運行的時間大大延長,降低了因為設備檢修和故障造成停機的損失 |
《中國制造2025》提出:加快機械、航空、船舶、汽車、輕工、紡織、食品、電子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,提高精準制造、敏捷制造能力;統籌布局和推動智能交通工具、智能工程機械、服務機器人、智能家電、智能照明電器、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研發和產業化;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、眾包設計、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,推動形成基于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、制造和產業組織方式等
新一代信息
技術產業
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
高檔數控機
床和機器人
電力裝備
先進軌道
交通設備
新材料
海洋工程裝備
及技術船舶
航空航天裝備
節能與
新能源汽車
農機裝備
第一步:力爭用十年時間,邁入制造強國行列。 到2025年,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,創新能力顯著增強,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邁上新臺階。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,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。
第二步:到2035年,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。 創新能力大幅提升,重點領域發展取得重大突破,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,優勢行業形成全球創新引領能力,全面實現工業化。
第三步: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,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,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。 制造業主要領域具有創新引領能力和明顯競爭優勢,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。
智能制造實現需要多個層次上技術產品支持,主要包括工業機器人、3D打印、工業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工業大數據、知識工作自動化、工業網絡安全、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等。這些技術產品中會產生無數的商機和上市公司。
物理基礎
|
關鍵產品
|
技術鏈
|
運營商
|
---|---|---|---|
應用層
|
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工廠 |
系統集成及自動化生產解決方案 |
智能工廠系統集成商和工業智能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|
執行層
|
機器人、智能機床自動化裝備、3D打印 |
機器人方案、智能裝備方案及3D打印技術等 |
裝備及零部件生產商 |
網絡層
|
云計算、大數據、SCADA 工業互聯網技術 智能芯片 |
信息技術處理 網絡傳輸技術 |
數據硬件開發云計算軟件企業 工業以太網 總線技術 無線傳輸技術生產企業 |
感知層
|
傳感器 RFID 機器視覺 |
傳感感知技術 信息采集技術 |
傳感器、二維碼、紅外設備、射頻生產商 |
結合中國工業現狀來看,未來十年,中國工業智能化領域將有充足發展的三類公司有:
第一類是智能工廠,分為兩種,第一種是傳統的工廠轉型成智能工廠,第二種是一出生就是智能工廠;
第二類是解決方案公司,為制造業公司提供智能工廠頂層設計、轉型路徑圖、軟硬件一體化實施的工業智能化解決方案公司;
第三類是技術供應商,包括工業物聯網、工業網絡安全、工業大數據、云計算平臺、MES系統等;
除這三類以外,虛擬現實、人工智能、知識工作自動化等技術供應商也會面臨巨大的發展前景。
預測未來10年將有300家以上上市公司
中商產業研究院長期重點監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、生物產業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等,結合中國制造業兩化融合、工業互聯網、工業4.0等趨勢,立足當地資源稟賦、發展實際,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規劃指導。
主要針對產業鏈發展、園區項目落地,實施工業區域規劃、工業產業規劃、工業園區規劃的全方位工業規劃咨詢業務。
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,經濟速度降下去是中國經濟長遠健康發展的需要。在“十三五”期間,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速很可能在7%左右,甚至低于7%。
舊的增長模式難以持續,地方政府與市場都要考慮的是下一個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在哪里。推進經濟發展的動力從要素驅動、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驅動。
中央多次強調不再以“GDP主義”論英雄,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??己朔绞降母淖?,將會對“十三五”規劃產生很大影響。
“十三五”時期,中國將由工業主導型的經濟轉向服務業主導型的經濟,由傳統產業主導型經濟轉向創新主導型經濟,由投資主導型的經濟轉向消費主導型的經濟。
10000+
累計企業服務案例100+
政府招商500+
招商合1000+
商會2000萬+
企業數近20年
產業咨詢經驗1億+
數據總量50+
項目研究模型100場
項目圓桌會議5萬+
內部知識庫文件